孩子“三分钟热度”怎么办?

发布时间: 2019-09-11

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玩什么都是“三分钟热度”非常烦恼,搭个积木,才玩上几分钟就不想玩了,然后拿起玩具车玩一会儿就要换其他的。如此不专注,没长性,以后还能好好静下心来做其他事吗?

对很多家庭而言,想改善孩子的专注力,恐怕不应该从外部干预开始,而应该先从家长自身来分析。因为一个不够专注的孩子身边,往往有一个总是打扰他的成人。

回想一下,这样的事情是否在家庭中屡见不鲜:

孩子正在投入地搭积木,大人端着果盘出现在他旁边:“宝宝来,吃点水果。”

孩子正在专注地看绘本,突然被亲戚朋友们不由分说地抱起来亲一口。

孩子正在玩一套老旧的玩具,大人直接用其他玩具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:“宝宝你看,这个更好玩、更有趣!”

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,当孩子在探索某些地方,或者在做一些我们不太愿意让他做的事情时,有的家长会不由分说地直接把孩子抱走,带到新的环境中去。

这些行为都是对孩子专注力的打断。为人父母,有时候会好心办坏事,比如用关爱的举动打扰了专注的孩子。

心理学家丹尼尔·戈尔曼说过:专注力比智商更能影响一个孩子的未来成就。当父母意识到专注力的重要性后,想培养孩子的专注力,有什么方法呢?以下五点建议可供参考。

1.帮助孩子找到保持专注的内在动机

有些家长可能会为自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感到苦恼,甚至会自己给孩子贴上某种问题的标签:“我们家孩子做事不认真,集中不了注意力,他会不会有多动症?会不会是注意力缺陷障碍?会不会是自闭症?”但是其实我们仔细观察这类孩子就可以发现,他们并非做所有事都不能集中注意力。

孩子喜欢接触游戏,有自己特有的兴趣爱好,倘若他对一种事物的喜欢是发自内心的,那这种内在动机最能帮助他维持专注。

所以,想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,父母一定要找到孩子保持专注的内在动机。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专注力养成结合起来。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,其稳定、集中的专注力越容易形成。

2.父母有必要培养孩子对自我能力的信任

自信是专注的重要条件,孩子只有认为自己努力后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,才会有专注去做这件事的愿望。

斯坦福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沃尔特•米歇尔研究发现:即便是学龄前的孩子,如果他们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控制结果,他们就会有更强的自我信念,努力程度会更高,坚持的时间也会更久,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会更强。因此,当孩子专注于做一件事或完成一项任务时,父母应给予恰当的鼓励,让孩子获得更强的自信心。

3.要允许孩子采用更多不同的专注手段

良好的内在动机以及对自我保持认可是维持专注的共性特征,而父母依然要允许孩子采用更多不同的专注手段。

专注有很多种,安静地看书是专注的一种表现形式,听音乐时手舞足蹈也是专注,全情投入地玩游戏,也是专注。

很多父母所认为的专注,就是安安静静地看书或者学习。其实专注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,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时,我们可以让孩子选择他喜欢做的事情。

4.利用“蔡加尼克效应”来促进孩子保持专注

“蔡加尼克效应”指的是:人在做事情的时候,总是期待做到一个完结点。人在先天的心理基础上就有这种倾向:期待有始有终。

因此我们在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时,也要给他设定一个目标,比如把积木搭成一个城堡,看书看完一章,妈妈给讲三个故事.......这都算是一个目标完结点。一旦知道了终点在哪里,而且孩子知道自己“使把劲儿就到了”,他们都会专注于努力完成这件事,所以我们也可以有效地利用“蔡加尼克效应”让孩子变得专注。

5.训练孩子的专注力,运动是良好切入点

TED演讲《运动如何改造我们的大脑》中,神经学家研究运动对大脑的作用时,发现了一点:哪怕只是单次的运动,都能够提升孩子的专注力,改善至少持续两个小时。

在日常生活中,运动很容易让孩子进入专注状态,这是人的本能。人在运动时,身体会分泌出很多与专注有关的神经递质,心理上也会进入忘我状态。对孩子来说,不管是在家里骑大马、还是在户外跑跑跳跳,其实都有助于提升专注力。

专注力水平的高低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。虽然基因为孩子提供了一定的专注力基础,但这并不意味着后天培养就没有必要,专注并不全是天生的。

生活即教育,父母们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训练孩子的专注力,比如,借助孩子感兴趣的游戏进行训练。亿童情商智商课程中含有大量锻炼专注力的游戏,如走迷宫、找不同、拼图游戏等等,丰富有趣的内容让孩子在保持精神愉悦的同时,有效提升专注力。

最后,专注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。爱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,没有必要苛求孩子 100% 地专注于每件事情,尊重孩子的成长特点,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。


上一条: 多彩的中秋 (2019/9/11)
下一条: 幼儿食品安全小常识 (2019/9/1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