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应对孩子十万个为什么

发布时间: 2019-09-20

怎么应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

有个妈妈最近老被她那3岁多的女儿每天十万个为什么的轰炸,妈妈深知这是孩子好奇心发展的关键期,需要好好对待,于是总是积极地给孩子答案,但时间久了,发现自己真的招架不住了。

大概每个中年老母亲都经历过被孩子每天问100个“为什么”的阶段(年轻母亲们也别着急,肯定也会要经历的哈)。孩子3岁左右,就会变得特别爱问为什么。

“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?”

“太阳为什么会发光?”

“为什么月亮要到晚上才出来?”

“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?”

“人粑粑和狗粑粑有什么不同?”

孩子的好奇心爆发起来,上至天文下至地理,高至哲学低至屎尿,都可能成为他想深究的对象。纵使老母亲有三头六臂,有万能的度娘朋友圈,也无法淡定应对孩子的每天十万个为什么。

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,通常有这样两类做法: 一种是“厌烦型”。

面对孩子一些简单的,好回答的提问,或者刚开始的一两个问题,家长还比较有耐心回答。不过随着孩子多问得几次,提出的问题不好回答或者父母自己也不知道答案,有些家长不免“恼羞成怒”,或者在孩子不断“为什么”的追问下觉得“颜面扫地”,从而表现出不耐烦。“没有什么为什么”、“不要问为什么,照做就是。”这类语言是这些家长的惯用语言。殊不知,这样的情绪和回答将会关闭孩子接受知识的大门。因为,孩子的每一个“为什么”背后,都是一次绝佳的家庭教育的好机会。

还有一类属于“有问必答型”家长。

这类家长懂得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好奇心的表现,想抓住一切机会,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。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,他们往往是“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”,会十分详细地做出解答,即便自己不知道答案,也会先去百度或通过相关途径寻找答案,然后告诉孩子。但是这样的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会有一个潜在的问题:孩子得到答案的过程太简单了,虽然回答了问题,但是缺少了通过启发引导让孩子主动思考的过程,这样会让孩子一直处于“为什么”的无限循环中,而不知道自己去为这个“为什么”主动寻找答案。

这是被很多家长采用的两类典型的做法,都有着明显的弊端。

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呢?我们先来看看孩子问为什么背后的需求是什么。

一、寻求关注

早两三年有一次姐姐带着她女儿从长沙过来玩。因为有些时日不见,我和姐姐有很多话说,外出去公园的时候,我们也一直在聊天。

走着走着一旁的外甥女,跑过来问她妈妈,“这是什么树?”“那是木棉树。”

不一会又来了,“那是它的花吗?”“是的,红色的木棉花。”“哦,我知道了,木棉花。”外甥女跑开了。

可一转眼又来了,“为什么它没有叶子?”“现在是冬天它的叶子落光了。”

外甥女嘟着小嘴巴又走开了。“为什么它只有花没有叶子?”

终于我和姐姐都同时意识到了,小家伙此刻并不是要急于知道木棉花的一些知识,而是希望我们陪着他一起玩。

有时候孩子时不时跑来问为什么,此时他不一定是需要父母给予解答,他只是想获得父母的关注,希望你陪陪他,或者仅仅是希望你关注到他。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家长比较忙的时候。

对策:这时如果可以暂缓手里的工作,请爸爸妈妈放下手里正在忙碌的事情,蹲下来和孩子聊一聊他感兴趣的事情。如果工作无法暂停,请家长告诉孩子:“妈妈现在正在和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打电话,请你等我10分钟,我结束这个电话马上过来。”告诉孩子,需要等待的时间和缘由。当然一旦到达承诺时间,必需言出必行,以取得孩子的信任。

二、表达宣泄负面情绪

有一天,我们在公园里锻炼身体,旁边就是有很多小孩子在玩沙坑。我听到这样一段对话。

妈妈:还有十分钟我们该回家了。

孩子:为什么?

妈妈:因为要下雨了,我们在这会被淋湿的。

孩子:为什么要下雨?

妈妈:因为天上云层很厚,湿度大了就会变成雨落下来啊。

孩子:为什么啊?

妈妈:哪有那么多为什么?走,洗手去!

说罢妈妈就从沙坑把孩子拎了出来。

看到这一幕,我和先生都摇摇头,相视一笑——我俩都明白:孩子一直在问为什么,其实只是因为他还想玩,不想回家。有时候孩子们会说出,“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呀?”、“为什么不能吃糖?”、“为什么晚上不能出去玩?”

当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时,其实是表达“我不想去幼儿园!”“我要吃糖!”“天黑了,我也想出去玩!”

对策: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这些负面情绪,这就像我们有时候也会问自己,“我为什么要上班?”“我为什么要这么辛苦?”一样,然而问完了为什么,班还是得照样上,该累的还得累。当孩子问这些为什么的时候,我们先要理解、接纳孩子的这种负面情绪,却也不能一味的顺从,要温柔而坚定的坚持原则。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注意的是,不要向孩子吼叫“因为我说了算!”或者简单粗暴的回答,“没有为什么!”

三、好奇心发展的关键时期,真正的想开始探索世界

还有一种情况下孩子问为什么,是真的想知道答案,这种情况最为常见,也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重点。3岁左右,孩子负责逻辑的左脑开始发育,左脑被越来越多地调用。孩子们开始关注除自我之外的事物,这正是他探索世界、认识世界的动力,是孩子好奇心发展的关键期。这个时候孩子们好奇的对象会非常广泛,天文地理、艺术哲学、人文科学、日常生活现象都可能冷不丁地从他嘴里冒出来一个为什么。因而时常会让家长感觉到无从回答。

当这种情况下,我们如何应对呢?

1、首先态度上我们需要重视孩子的问题,给予积极回应。

你可以对他说,“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”、“你能发现这个问题,真棒”、或者反问他,“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?”这些话语实际上是对孩子提问题能力的一种积极反馈,在我的文章中,我详细讲到提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问“为什么”的技能是孩子胜任未来的核心能力之一。不管你回答的方法和质量如何,肯定孩子的提问首先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激励。孩子会因此更乐于发现问题,使大脑处于一种经常思考的活跃状态。爸爸妈妈们应切忌对孩子这种没完没了地问“为什么”缺乏耐心,说出“别问了,烦死了!”之类的话,更不能嘲笑孩子提的问题。

2、有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

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:

孩子:“爸爸,我们为什么要洗手?”

爸爸:“因为手上有脏东西,洗手能让手变干净。”

孩子:“为什么?”

爸爸:“因为我用了香皂,香皂能够抓住脏东西,让水一冲就冲走了。”

孩子:“为什么香皂能够抓住脏东西?”

爸爸:“因为香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。肥皂之所以是一种表面活性剂,是因为它能形成一种水溶性的胶束,这种胶束可以抓住其他不可溶的污垢和油粒子……”现在很多爸爸妈妈们学历都很高,知识很渊博,对于孩子提出的一些“高深”问题也能够应付自如,于是当孩子提到相关问题时,可能滔滔不绝对孩子大讲一通,但是很可能答案本身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,这样的回答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知识很丰富,而自己很笨。直接给出答案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端――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,变成“伸手党”,不会自己积极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。

3、充当孩子的回音壁,引领孩子自主探索

世界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:阿戴尔·费伯所说:(孩子们)需要大人做的是充当一个回音壁,帮助他们更进一步去探索他们的思想。当孩子问一些有趣的,可深度挖掘的“为什么”问题上,我们可以循循善诱,引导孩子自主探索,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。你可以对他这样说:

“你觉得是为什么呢?”

“你是怎么想的?”

“你猜猜看。”

通过这种方式,你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(孩子的思维和我们大人不一样,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思考角度),还能引导他主动思考,培养他动脑的习惯。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,孩子会体验到探索的乐趣、感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,这对他的成长大有益处,对于他自信心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。当然在孩子探索时,他可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,这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查资料、看书、上网,利用各种资源,一步步得出结果。

最后,我们来说一下,当孩子问到我们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时怎么办呢?

此时,最重要的是,爸爸妈妈们不要有“偶像”包袱,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,坦诚的告诉孩子,你也不知道。然后接着第二步,和孩子一起去探索,一起去寻找答案。

上一条: 有趣的游戏 (2019/9/20)
下一条: 亲子共绘乐国庆 (2019/9/2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