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才是尊重孩子 父母要做到让他做决定

发布时间: 2019-10-12

        尊重是个很抽象的名词,父母应找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示范。比如孩子不想出门,只想在家玩时,父母就可以这样说:“我相信有时候我们会只想在家里,那里也不想去,你今天有这种感觉,那我们尊重你,我们今天就在家不出去。 

  只要他的意见想法在父母可以接受的范围内,就可以按照他的意思,而且很明白又刻意地使用“我尊重你的想法”这种字眼,让孩子可以了解尊重的涵义。

  1.让孩子练习做决定

  尊重孩子,就是让他有机会学习做决定,做自己的主人。从小开始,给他一些选择,让他练习做决定。如两三岁的孩子,在我们掌控的范围中,最简单的选择就是,“你想吃哪一种?你想穿哪一件衣服?”但这其中有些小技巧,不要用开放式的问句,否则一旦答案是“炸鸡”,而我们回答:“不可以”时,对孩子是双重打击—不仅不被尊重,而且得不到想要的。所以父母要用选择题:“你想要吃饺子还是面条?”给他一些选择,让他有做主的权利。

  随著孩子长大,让他自己决定,有时父母会面临很大的挑战,因为孩子好像意见很多,但就长远来说,这是好的现象。而尊重不是让他为所欲为,是在我们设定的范围中,有自由运作的空间。

  一般来说,当孩子意见很多,或很执意去做一件事时,只要那件事不会危害他或别人的安危,你宁可让他去试试看。父母的责任是提醒他,如果执意去做,有什麽可能的结果。要他自己决定要不要做,如果发生了不想要的结果,要自己去承担。

  例如:有些孩子早上睡醒不肯换衣服,执意穿睡衣上学,或是搭配得很奇怪,或是冬天穿很单薄的衣服,父母难免担心孩子被人嘲笑或受凉生病。你可以告诉他:“有人可能会觉得你这样穿很奇怪,会笑你,你也可能会感冒,如果这些可能的结果你都能接受,你要这样穿就这样穿吧!”然后就真的尊重他的选择,不要想去保护孩子,或用你的标准和价值观去左右他的决定。

  2.用问题刺激孩子去思考

  等孩子大一点时,提供他一些做决定的技巧,可以开始用问句,让他打从心底去思考。小的时候,你告诉他别人可能有的反应,大一点到上小学,你就用反问句:“如果你穿这样去上学,别人会有什么反应?如果别人笑你,你会怎么样?你可不可以一笑置之?”用一些问题刺激他去思考:“你的决定如果有这样的结果,你愿意去承担吗?”

  孩子的确做了不恰当的选择,但父母提供的不是指责,而是一路的扶持,孩子不但从中学到了教训,也一定觉得父母「很爱我」。

  随著孩子到初高中,尊重的范围要愈来愈广,例如孩子的兴趣、才艺的选择、后来大学科系及学校的选择。父母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引导他去思考,但不要随便下结论:「你考北大清华就好了!」、「学医比较有前途!」让他完全没有做决定的自由空间。

  3.尊重孩子的所有权

  谈尊重时,隐私权常被提到。专家会建议父母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、进孩子的房间要敲门等等,但很少人想到孩子的所有权。原因在于孩子的东西是爸妈买的,而忘了东西给孩子后,就是他的,要尊重孩子的所有权。

  曾有位妈妈说:“我的孩子很小器!那天我们在公园玩,天气好热,刚好旁边有个小卖部,我买了根冰棍给他,付完钱,我咬了一口,孩子竟然大哭,把冰棍丢在地上,怎么有这么小器的孩子?我只不过咬了一口!”

  相信不少父母会有相同的想法:

  “就咬了一口会怎样?冰棒是我出钱买的!”、

  “脾气这么大!冰棒都没得吃!”

  孩子为什么会那么伤心?对四岁的孩子来说,冰棒被咬了一口,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冰棒,他会很失望;而好不容易握在手中的冰棒,妈妈问都不问就咬了一口,是很强烈的不被尊重的感觉。因为他觉得,虽然钱是妈妈付的,但是买给我以后就是我的,要不要分享是我的权利,应该得到最基本的尊重。

  有位妈妈把读初中孩子的飞机模型,送给一位到家里来作客的小小孩。孩子回来后又气又急又伤心,换来的却是妈妈说:“你放在书架那么久也没在玩,送人有什么关系?”

  “我是太珍惜它,才舍不得玩。”

  “不要那么小器!送人就送人!”

  “可是那是我的东西!”

  “那是我们买给你的!”

  想想看这个对话中,孩子对他的东西的感情有没有获得父母的尊重?

  有时孩子对自己东西的情感,是很难切断的。女儿四岁时画了一隻玩具熊,非常得意,以大人眼光看,就是一些圆圈圈连在一起,没什么了不起。结果放在餐桌上沾到油,我告诉她:“妈妈没法收藏,因为有味道,留着会招虫子。”

  她很舍不得,但禁不住我的劝说,最后还是答应把它丢掉。隔天,她坐在餐桌前哭:“我好伤心,我画的那只那么可爱的玩具熊,你把它丢掉!我不可能再画出那么可爱的熊熊了!”大人可能觉得随便再画就有,但隔一个晚上,孩子却还是那么伤心。

  这件事让我发现,对孩子而言,什么东西重要,什么东西不重要,是孩子决定的,不是大人可以理性判断的,所以孩子们所有的东西我都留着。最近几年,每年暑假我会请女儿审视一遍小学时的作品,每次都会割舍一些,所以存货在减少当中,算是一种进步。也直到这几年,我才把他们婴儿期的东西送人,因为女儿什么东西都舍不得送出去,每一件东西都有她的记忆。

  4.接受孩子的感受

  另一种尊重的表现是,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,不要去指责或否认它,而要用了解的态度去尊重它。如孩子得不到想吃的糖果,你不要说:“有什么好生气!再乱发脾气,去厕所罚站。”

  当孩子被处罚了,伤心大哭,你也不要说:“还敢哭!做错事还敢哭!”

  欲望得不到满足,很挫折、生气,做错事被骂或打了,很伤心地哭了,那些情绪对他们都是活生生、真实的感受,我们没有权利告诉他,他不可以有那些情绪,让他觉得有那些负面绪是很不好的事。

  我们应该接受它,并告诉孩子:“我知道吃不到糖果你会很生气,不过不能吃就是不能吃。”或是“妈妈处罚你你很伤心,但打人是不对的行为。”

  了解并接受孩子的感受,并不是认同孩子的行为,但最起码,可以对孩子展现你的一分尊重。

上一条: 我是小小升旗手 (2019/9/26)
下一条: 浓浓祖孙情,开心过重阳 (2019/10/1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