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儿知识 | 负面情绪也有价值,不哭的孩子,其实更脆弱

发布时间: 2019-10-15
情绪没有对错

育儿老师在平常的咨询中最常听到的问题,就是关于情绪的,这几乎是每一个家长都要提到的。“我家的孩子脾气不好,一点小事不如意就哭哭哭,有时候还摔东西,打人,真是烦死人了”“我儿子就像个小女孩一样,总是哭哭唧唧的”等等等等。

其实,情绪是没有对错的。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。

当我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,我们感到开心。当我们需要帮助,别人伸出援手的时候,我们感到温暖。当我们被爱的时候,我们感到幸福。我们还会喜悦、兴奋……当然,当自己期盼的事情不能实现的时候,我们会失落。当我们喜欢的人更喜欢别人的时候,我们会吃醋。当别人触犯我们的底线的时候,我们会愤怒。我们还会难过、尴尬、紧张、委屈……

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。它是自然出现的,不会因为我们不喜欢就不出现。

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正面的情绪,因为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体验。对待负面情绪,我们总是希望它们离我们越远越好。其实,负面情绪,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价值。

负面情绪的价值

你也许会问,负面情绪让我们那么难受,能有什么样的价值呢?

负面情绪,帮助我们捍卫边界。

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身体边界,也都有心理边界。身体的边界是皮肤,而心理的边界是情绪。

当有东西刺入我们的身体,我们会难受、疼痛,这是侵犯了我们的身体边界。当别人一直诋毁我们,攻击我们的人格,我们会觉得愤怒,这是侵犯了我们的心理边界。

所以,情绪和皮肤一样重要,负面情绪和疼痛一样重要。

就像有一期《奇葩说》中,詹青云所说:有一种人,他们感觉不到疼痛,你以为他们会变成刀枪不入的超人吗?没有。相反,他们的平均寿命很短,成了最脆弱的人。

正是有了负面情绪,那些受到压迫的人才意识到要反抗。正是感觉到了伤心和难过,我们才会去关注自己,去看看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。

如果没有负面情绪,我们将无法捍卫自己的心理边界。

对待负面情绪的态度
我们很多时候认为负面情绪是糟糕的,是会吞噬一个人的生活的,不可以有的。比如,有的人认为愤怒是一种危险的状态,意味着挑衅;表达愤怒就代表是一种坏脾气,是失控的人。而难过流泪,就代表懦弱。

对待孩子情绪的时候,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发脾气就是在耍赖,是被惯坏了,是一种坏性格;有些家长害怕孩子哭,恨不得立马把孩子从负面情绪当中拉出来;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能有什么烦心事,不用管他,哭完就好了。

我们可以根据家长对待情绪的态度,把他们分为“忽视型父母”、“压抑型父母”、“接纳型父母”。

2岁孩子出去和小伙伴玩,玩具被抢走,孩子跑过来,抱着妈妈哭,告诉妈妈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。

●“忽视型妈妈”:

“没事的,哥哥一会儿就还给你了。”然后拿一个新的玩具重新塞到孩子的手上,或者给孩子一块饼干,期待孩子尽快从消极情绪里挣脱出来。

●“压抑型妈妈”:

“哭什么哭,这有什么好哭的?把嘴给我闭上。”如果孩子一直哭个不停的话,她可能会因为孩子不配合停止哭泣而继续责骂孩子,并且威胁孩子再哭的话就要揍他了。

●“接纳型妈妈”:

“妈妈看到了,你很难过,因为你喜欢的玩具被哥哥拿走了,对吗?如果你想要哭一会儿的话可以哭,如果你希望妈妈帮助你把玩具拿回来的话,妈妈可以帮助你。”后面可能会引导孩子思考需要妈妈怎么去帮助他取回玩具。

我们可以看到,其中,“忽视型家长”的特点是,对孩子的情绪以及引起孩子情绪的事件不重视,缩小孩子的感受,希望孩子的消极情绪快速消失。

“压抑型父母”和“忽视型父母”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,只是相对“忽视型家长”,“压抑型父母”更加负面,他们不论孩子是否有不良行为,都会因孩子表达情绪而斥责、教训或惩罚孩子。

“接纳型父母”包容孩子所有的情绪,但是会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划定界限,引导他们合适的表达方式,启发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。

接纳孩子情绪的重要性

01

 

促进潜能发展

忽视型和压抑型家庭当中的孩子,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被忽略或者否定,孩子慢慢地开始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,甚至于不敢于去做出判断。

比如我们上面举出的孩子社交中玩具被抢走的例子,忽视型和压抑型家庭中的孩子,会认为自己的玩具被抢走,难过的感受是不对的、不好的,甚至是因为自己做错了。但是孩子心里就是难过,而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,依然不会去处理,只能通过逃避或者哭闹来解决问题,比如看到小朋友就躲开,或者一有小朋友过来就哭闹。

而接纳型家庭中的小朋友,在情绪被接纳后,他们会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,他们会慢慢学着跟家长表达自己的感受,“东西被哥哥抢走了,太难过了”“我不喜欢哥哥抢走我的玩具”,而且也慢慢会发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,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,交换玩具,或者请求大人的帮助。

我们每一次遇到孩子的某种情绪,都意味着背后发生了一件事情。当我们接纳孩子的情绪后,也许我们能看到我们和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,看到我们的创造性。

曾经有一个妈妈分享过这样的一件事情,说孩子有一次在外面逛的时候,突然想吃母乳,被妈妈拒绝之后,孩子哭了起来。这位妈妈非常擅长共情和接纳孩子的感受,她告诉孩子,乳房是妈妈的隐私部位,这里人太多了,妈妈没有办法让你吃。孩子听到后,很快平静下来,告诉妈妈,那我们找个没人的地方吧。

瞧,一个2岁不到的孩子,已经开始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了。在这个案例中,这位妈妈接纳了孩子的感受,避免了孩子把所有的能量都放在和负面情绪对抗上。同时,妈妈向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原因,使孩子从情绪中出来之后,很快就能结合妈妈给出的原因,找到更合适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。

而在戈特曼的研究中,他们发现,主要被忽视型和压抑型家长带养的孩子,普遍情商低,无法处理情绪,难以与同伴相处,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,也无法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学习。

对待负面情绪的态度和方法,如果不加以觉察,很容易变成一种家庭轮回。

就像很多打孩子的家长,自己是孩子的时候就总是被打。家长对待自己和对待孩子负面情绪的态度,孩子将内化为他对待自己和其他人情绪的态度。

笔者妈妈是典型的“压抑型”,笔者几乎从未看到过她眼泪,从未听过她表达自己的感受,也很少看到她发自内心地笑。她也无法接受别人的负面情绪。她最常对笔者说的话是:“不许哭,我不喜欢哭的孩子。”现在,小白姐姐的孩子去姥姥家的时候,也总是会听到“姥姥不喜欢哭的孩子”这句话。这个思想根深蒂固,像传家宝一样传到笔者和笔者姐姐这一代,又传到她们的下一代。

笔者妈妈对于笔者情绪的态度,被笔者内化为自己对于自己情绪的态度,以及对待笔者情绪的方法,也变成了笔者对待自己情绪的主要方法,很多年。所以笔者从小就一直学着压抑,终于也变成了一个“压抑型”的人。可是越压抑越爱哭。哭的时候必然是遇到了非常难过的事情。然后又想到自己哭了,变成了妈妈最不喜欢的小孩,就更难过了。

直到这些情绪压到笔者几乎抑郁,笔者才开始意识到,一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。于是开始寻求转变,学会开始学着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,开始允许自己哭,不再抗拒,不再压抑,然后才惊奇地发现,反而会不那么爱哭了。

相应地,笔者处理情绪的能力也越来越强,同样的情绪,以前可能会困扰很长时间,现在可能也就写一篇日记的时间。而且懂得自己的感受之后,也更加能够感受别人的感受。

我想,

轮回将从我这里斩断,

也从你这里斩断。


上一条: 有趣的涂鸦 (2019/10/15)
下一条: 防空袭演练 (2019/10/1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