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不经意给孩子贴标签可能是孩子一生都摆脱不了的魔咒

发布时间: 2019-11-18

胆小、内向、任性、调皮捣蛋……看着那个“不听话”的小鬼,你肯定用这些词形容过他。有些家长可能偶尔才会脱口而出,但如果经常对孩子这么说,却可能会给他贴上一张难以揭掉的“标签”!

乐乐是我们班上一个特别活泼的孩子,随时随地都能跟小朋友们打成一片,大家都很喜欢他。但乐乐妈妈却有许多中国式家长的通病——好客套,每每听到其他家长夸乐乐,总会连连摆手,不是说“哎呀,没有没有,他就是太闹腾了,跟个皮猴子似的”,就是说“xx多文静听话啊,乐乐太调皮了”。

瞧,这种说话的套路是不是很眼熟?走亲戚串门的时候总要来上一句,为了显得情真意切一些,后面常常会跟上“我们家孩子不如你们家,他太调皮/内向/不合群/脾气坏/任性了。”

就是这样一句话,别人夸孩子一次你就“谦虚”一次,成人听来一笑置之,在孩子们耳朵里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。他们只会想,妈妈说了这么多次我调皮/内向/不合群/脾气坏/任性了,一定是因为我就是这样的孩子吧。每每看到这些孩子,我都感到很心疼,因为这些玩笑话,可能会给他们的内心留一道下不浅的伤疤。

孩子年纪小,但你说他都懂

乐乐在妈妈说自己调皮时的流露出的表情我现在还记得,原本听了老师夸奖后高高扬起的嘴角耷拉下来,一张小脸写满了不知所措。我们说的随意,孩子却听得认真,一句“我家孩子没有音乐细胞/有点胖/爱哭闹/粘人”,在孩子听来就是“我学不会钢琴/我不好看/我不乖/爸爸妈妈不喜欢我”。

所以别以为孩子小,不会在意这些事。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吸收信息,尤其是对那些关于自己的信息总是格外敏感。对于一些形容词他们或许不懂是什么意思,但他们会观察着你的表情,感受着你的语气,是不是好的评价孩子能够马上感知,然后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失落。

孩子年纪小,但你说的他都听

人们对自己认识,最初都来自于他人,他人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评论,我们通过这些评价来了解自己。成人尚且如此,更何况孩子?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,父母的认可和评判是他们认识自己的标准,而自我认知又决定了孩子的自尊自爱、自强自信。

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,孩子尚且还能左耳进右耳出,但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,你们的话他都会放在心里。如果孩子在没有叫人的时候被说了一句“你们家孩子真内向啊”,而你也肯定了这句话,“他就是内向”,孩子心里就会确定:原来我是内向的。一旦对自己形成了这种认识,他们以后就更不会说话了。

我们孩子总有一些看起来不那么“完美”的地方,他们有不同的性格,也有自己的小情绪。父母要理解这些小情绪,小差异,比起否定他们,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信任和鼓励,毕竟你们才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,不是吗?

允许孩子有小情绪

别紧张,这里说的“允许”不是“纵容”,孩子的坏习惯当然还是要纠正的。

但是想想,我们自己也会有脾气冲做错事的时候,孩子不是我们制造的机器人,当然也会闹情绪。遇到这种时候,先别给他们扣上“不懂事”“无理取闹”的帽子,别让让孩子产生“有负面情绪是错误的”思想,要保证跟他们沟通渠道的畅通。

其次就是和孩子多聊天了。当他们出现坏脾气的时候,我们要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不满,弄清楚他们产生情绪的原因,之后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他,让孩子明白:他可以有负面情绪,但是他的发泄途径不是正确的,你会告诉他正确的方式。这样一来孩子就知道爸爸妈妈是站在自己这边的,是相信自己的人,也是自己可以相信的人。

同样的话,换个方式说

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,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,就会成为标签所定的人。标签会像魔咒一样跟随着孩子,相当于给了孩子一个人设,让他往你设定的方向去发展。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,本来不是这样的孩子,说得多了,也就变成了这样。

遇到这种时候先别急着贴标签,把话换种方式说,效果会更好:

“我家孩子是有点活泼/他在不熟的人面前话比较少,跟我们话还是很多的/我孩子是比较喜欢一个人玩,但也会和小朋友一起玩/他情绪不好的时候闹脾气,心情好的时候是很懂事的”。

跟亲戚朋友客套的时候,夸完人家的孩子目的就达到了,也不用再多说一句自家孩子的不是,少些对比,孩子会快乐的多。

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:这样的孩子也太玻璃心了,一点负面评价都听不了以后可怎么办?但是换位想一下,即便是我们成人,也接受不了一个每天说自己又懒又笨的伴侣或家人吧?孩子已经要去面对外界带来的很多挫折了,作为最亲最爱的人,父母不支持他,还有谁能给他信心呢?

当然,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孩子的盾牌和力量,只是有时无心为孩子贴上了标签,其实也并不是真的认为孩子有什么不好,不过是力求完美的心态在作怪罢了。


上一条: 软棒运运乐 (2019/11/11)
下一条: 快乐阅读,精彩童年 (2019/11/1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