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伴孩子游戏的不同类型,您属于哪一种

发布时间: 2019-11-20

玩具是孩子游戏的工具,我们经常同孩子玩一些以玩具为载体的游戏,孩子的能力将得到发展。那么,我们该怎样用好玩具,同孩子开展适合的亲子游戏呢?
  在亲子游戏中,父母和孩子结成了两种关系:一种是横向的、平等的玩伴关系,这种关系有助于增进父母对孩子的了解,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;另一种是纵向的、不对等的应求关系,这种关系使父母成了孩子游戏的守护者,不仅为孩子提供游戏所需要的物质条件,还用自己的知识、经验和想法支持着孩子的游戏。不同的养育风格决定着父母在游戏中如何扮演这两种角色,以及如何与孩子相处,从而使亲子游戏呈现不同的状态。

放任型家长与不当的游戏行为
 
放任型家长往往无原则地“爱”孩子,错误地以为“不能干预孩子的自由”,因而很少给孩子的游戏设限制,或者根本不设限制。他们宽容孩子的冲动行为,放任孩子的不良习惯,容许孩子在家里玩一些不当的游戏。
  一天,大班的浩浩把阿婆买的各种菜都搬进卧室玩种菜和卖菜的游戏。妈妈提出要把菜洗干净后再玩,浩浩不同意,于是妈妈听任他把带着泥巴的萝卜埋进被子里假装“种萝卜”。玩了一会儿,浩浩不想玩了,就跑到客厅去看电视。妈妈一边把一地的蔬菜和玩具收拾好,把弄脏的床单换掉,一边无奈地说:“因为孩子喜欢这样玩,想阻止也阻止不了,只能勤换被子了。”
  虽然我们倡导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自主,但并不意味着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只需被动地配合,放弃引导的责任。浩浩妈妈虽不赞成孩子的行为,却不加引导和适当限制,还错误地认为只要孩子喜欢就可以让他为所欲为。
  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放任还体现在对游戏习惯培养的忽视上。他们对游戏时间的不加节制,使孩子常常因玩而影响吃饭、睡觉;对游戏结束后的整理不提要求,致使家长不停地帮孩子收拾到处乱扔的玩具。
在亲子游戏中,家长所承担的角色是多元的,包括时间、空间的规划者、游戏材料的提供者、游戏经验的支持者、游戏行为的观察者、游戏活动的参与者。
  作为游戏的规划者,浩浩妈妈如果在游戏前倾听孩子的游戏想法,与孩子商量“在什么地方玩这个游戏更合适”“用什么材料玩这个游戏更合适”,并与孩子一起布置游戏环境,就可以避免游戏的混乱。作为游戏的观察者,妈妈也应在游戏中关注孩子的表现,一旦出现危险、消极的或不恰当的游戏行为时,如案例中浩浩那样“把带泥的萝卜塞进被子”的行为,就要及时加以制止。

忽视型家长与孤独的游戏

  忽视型家长往往对孩子缺乏爱的关注,对亲子游戏通常采取不够重视的态度。这类父母对孩子的一些要求漠然甚至拒绝,往往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,不关心孩子是怎样游戏的,更缺乏为孩子的游戏提供指导和支持的意识。
  晚饭后,妈妈虽答应和宁宁一起玩游戏,但仍准时打开iPad追剧,只是象征性地和宁宁摆弄了几下积木,就目不转睛地看电视了,宁宁只能一个人在一旁玩拼插积木。她准备拼一架直升飞机,尝试了多次都失败后,就向一旁的妈妈求助:“妈妈,我不会拼飞机,你来帮我拼一个吧!”妈妈此刻正沉溺于电视剧的情节中,眼睛都没有离开屏幕,不耐烦地说:“自己玩!”几次求助妈妈未果,宁宁放下手中的积木,也坐到一旁看电视去了。
  案例中宁宁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位名义上在陪孩子玩,但注意力却不在孩子身上的无效陪伴者,当孩子发出求助时不仅没有及时、敏感地作出回应,还因孩子打扰到自己看电视而表现出不耐烦。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,如果家长一味要孩子独立解决,不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智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帮助,就会导致游戏进程的中断。
还有一些父母因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游戏,但出于一种补偿心理,常常给孩子买很多玩具。宁愿花钱买玩具,却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,使孩子即便拥有更多的玩具,依然没能享受到更多的游戏乐趣,相反更容易出现喜新厌旧、不能专注等现象。
  其实,年幼的孩子只有在成人的适宜引导下才能不断发现玩具的乐趣。家长陪伴孩子一起玩,不仅会提高孩子游戏的积极性,而且玩具的玩法也会变得更丰富。

专制型家长与无趣的游戏

  专制型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不平等的,他们不会去倾听和观察孩子的游戏意愿,在没有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情况下,却要求孩子在游戏中绝对听从自己的安排。由于感受不到游戏的自主性,孩子往往是被动地参与游戏,因而很难体验到游戏的乐趣。
  一次轩轩跟妈妈一起逛商场时,看到一些由《海底小纵队》《巴布工程师》等动画片衍生出来的玩具和人偶,因为有同伴在玩这样的玩具,他也很想有一套,妈妈没同意,说玩这样的玩具不会让他变聪明。
  最后妈妈帮轩轩挑了一套投篮的玩具。这个玩具共有4个筐,篮球投进不同的筐所获得的分值不一样,妈妈觉得玩这个玩具可以让轩轩练习计算。刚开始,轩轩对这个玩具还挺感兴趣,总拉着爸爸妈妈一起玩,似乎完全沉浸在篮球投进不同筐里的快乐之中。可每次玩游戏时,妈妈总要督促他算一算自己得了几分。久而久之,无论妈妈怎样鼓励,轩轩都不愿意再玩这个玩具了。
  为实现游戏寓教于乐的功能,一些父母会像轩轩妈妈那样,不尊重孩子的游戏意愿,代替其做选择,强制孩子玩一些不喜欢的、自以为能让孩子“学知识”的游戏,而不允许他们玩貌似无目的的游戏。
事实上,专制型父母不仅会左右孩子选择玩什么游戏,还常常控制着孩子的游戏玩法。案例中的轩轩对投篮本身很感兴趣,而妈妈偏要他在玩游戏中练习计算,这就导致轩轩最终不愿意玩游戏。
  家长过于注重游戏的教化功能,往往使游戏失去了自由、自主、重过程轻结果的非功利性特质。也就是说,一旦游戏带有明显功利目的而让孩子觉得“不好玩”,游戏自然对孩子没有了吸引力。另外,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,专制型父母也常常会在孩子求助之前就越殂代疱了。在过多的干涉中,家长已悄然取代孩子主导了游戏,使亲子游戏徒有形式,不再是孩子的游戏了。
  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是指导游戏的关键。家长首先要尽量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游戏,努力理解孩子的想法。遇到问题则要通过引导、与孩子协商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,而不应该进行直接的评价和纠正。

权威型家长与积极的游戏

  权威型家长则能在约束性和自主性之间掌握一种合理的平衡。父母一方面关心孩子、倾听孩子,对孩子的需要能做出敏感的反应,给孩子适宜的支持。另一方面,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所需的标准、必要的限制和指导性原则,并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,而不会根据自身的喜好或情绪向孩子提出要求。
  生日当天斌斌收到了一套乐高玩具,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照说明书拼搭好了。过了几天,斌斌又把搭好的作品拆了,由于所有的材料都被打乱了,作品无法复原了。
  一开始妈妈看着这些乱七八糟的材料有些生气,担心这套价格不菲的玩具会就此报废了。但听了斌斌想把乐高忍者系列和星球大战系列拼在一起的设想后,妈妈想到了尊重并鼓励他按自己的想法去玩。经过不断尝试,妈妈与斌斌一起完成了新的作品:乐高忍者星球大战。在拼搭过程中,斌斌已经沉浸在自己编情节的快乐之中了,不停地念叨着进攻城堡之类的话。
  在游戏中,权威型家长十分注重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,并判断需要给孩子提供支持的时机。当发现孩子的行为与游戏无关时,当孩子觉得任务太难而完成不了时,当孩子完成某个任务需要帮助时,当孩子对游戏中的角色知之甚少时,当孩子主动发出邀请时,便会果断参与其中。
  如何成为权威型的家长?权威型家长一般会以如下三种方式参与孩子的游戏。
平行游戏
  当孩子因游戏技能的原因而放弃游戏时,家长会尽量接近孩子,并与他玩同一种游戏材料,但不干扰孩子的游戏,从而无形中为孩子提供了示范,让他在无意识中加以借鉴、采纳甚至是迁移。同时,父母的参与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游戏是有价值的,使游戏的时间、游戏的复杂性远胜于没有成人陪伴的单独游戏。
共同游戏
  当孩子因缺少生活经验而难以展开游戏时,家长会帮助孩子拓展想象空间,但孩子仍是游戏的主宰者,控制游戏的进程,家长只是配合他做出反应并提供建议。例如,看到孩子在无聊地翻着绘本,家长假装自己是孩子说:“老师,我想听这个故事,你能帮我讲一讲吗?”提示孩子扮演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。共同游戏中,家长要通过观察,恰到好处地变换角色,适时提供一些经验和信息,扩展孩子的思维,发展游戏情节。
旁观游戏
  家长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游戏,通过提问或建议,促使孩子按照现实生活的逻辑展开游戏,并及时引导和鼓励孩子积极地探索和创造,使游戏朝着更复杂的方向发展。
  在亲子游戏中,家长不应把游戏视为“成人可以操控、用来催赶孩子‘做好上学准备’的工具”,而应把游戏视为童年期儿童的存在方式,从与孩子一起计划和准备游戏开始,鼓励和支持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游戏。


上一条: 我会做面条了(一) (2019/11/12)
下一条: 滚轮胎比赛 (2019/11/2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