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感受

发布时间: 2019-11-28


孩子的感受和行为有直接关系,如果孩子出现了消极的、负面的感受时,家长朋友通常会怎么做呢?我们来看看生活中这些场景,是不是很熟悉?

场景一:孩子吃饱了,放下碗筷准备去玩,被妈妈拦住:“你就吃那一点,怎么能吃饱?来,再吃点菜。”孩子不得不乖乖回到饭桌前。

场景二:一个男孩子摔倒了,大哭了起来,爸爸没好气地说,“多大点事,你是男子汉,怎么还哭鼻子。”

场景三:孩子养的小鱼死掉了,他很难过,妈妈“安慰”他:“没什么大不了的,咱们还可以买好多回来。”

这样的例子太多了,与忽略孩子的感受相比,成人这种用自己的经验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,更具杀伤力。

我们常说的情商,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“自我认知的能力”,可以说“认识自身情绪”是培养孩子情商的起点也是关键一环,而孩子的情绪、感受并不总是积极的、快乐的,孩子一旦出现负面感受,很多家长便会用简单粗暴的方法“帮助”孩子赶紧逃离负能量,“没什么大不了的”“这一点小事不值当得哭”……

然而,对于生命个体而言,任何感受、任何情绪都是有意义的,感悟自己的情绪,就是一场自我发现之旅。如果断然否决,强行将之转化为所谓的正能量,那只不过是自我否定、自我逃避。

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最基本的饥饿感、冷暖感、疼痛感和难过感都不能得到确认,那么,他如何构建自我意识呢?破碎的自我,又怎会有长久的幸福?

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,正确的做法是这样:

1.冷静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

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: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。尤其是小孩子,他们还不能像成年人那样,用成熟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。当他为了一件事哭泣、发脾气时,大人不能慌了手脚,吼骂一顿或者打孩子一顿,可能使他在较短的时间内平复心情,但久而久之,父母也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,亲子关系也会陷人紧张的状态,家长可以用深呼吸的方式克制自己的情绪或者暂时离开现场,不要让失去理智的情绪“猛兽”吞噬了自己。

2.聆听孩子,用心理解孩子的感受

“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”,倾听产生共情。当我们认真倾听孩子,像听一位亲密挚友的倾诉,我们会发现,原来孩子内心感受的丰富度一点也不比成人少,只是常常不被我们理解和重视。

《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》一书中,关于回应感受,有一段总结得很到位:当孩子不开心的感受遭到否认或忽略时,通常会变得更加难过,即使父母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,也不会有什么效果。有时候,只是倾听他们就会有效果;有时候,一个简单的“噢”或“嗯”,就能让他们知道你理解了;有时候“说出他们的感受”会对他们有帮助……

3.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化解负面情绪

如果你做到了上面的两点,那么接下来,我们要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化解负面情绪。以下几个方法家长可以参考:

1)接纳孩子的感受,但要直接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,哪些可以做。

比如:别的小朋友抢了孩子的玩具,孩子很生气,非要揍那个抢东西的小朋友。这时候,我们可以告诉孩子,“妈妈知道你很生气,恨不得打他一顿,但打人是不对的,你可以走到他跟前,大声告诉他,‘请把玩具还给我。’”

2)用幻想的方式给予孩子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,化解孩子的情绪。

比如:

孩子:“妈妈,我想吃奶油蛋糕!”

妈妈:“真希望家里有,可以给你吃。”

孩子:“我就要吃!”

妈妈:“听得出来,你特别想吃,妈妈要是能给你变出一盒来就好了。不过,我们可以先吃点水果!”

孩子:“好吧。”

在这件事中,孩子对奶油蛋糕的渴望心情得到了妈妈的理解,最后我们用幻想的方式帮助他们实现愿望,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现实。

3)设置冷静角,帮助孩子从情绪中走出来。

可以在家里开辟出一个冷静角或者摆一个小帐篷,里面放的东西没有限制,基本保证两个要求:柔软和孩子喜欢,柔软的材质能够安抚情绪,孩子喜欢的东西能够吸引注意力。

孩子在生气、不冷静的时候,有这样一个独立的空间,能够为“平复心情”这件事增加一份仪式感,冷静的效率更高。


上一条: 安全游戏大家玩 (2019/11/21)
下一条: 好玩的竹(一) (2019/11/2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