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“细胞”

发布时间: 2019-12-03

很多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存在着误区,“人家都学舞蹈了,我们要不要也送去舞蹈班?”“孩子考级没过,还要不要继续学?”一方面,一些家长过于重视孩子在艺术学习中表现出的技能,而忽略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。另一方面,家长普遍没有意识去为孩子创设艺术学习的家庭环境和氛围,认为孩子艺术学习是家庭之外(兴趣班)的事情。

其实,家庭才是艺术教育的摇篮,是人生艺术教育的初始,在人的整个艺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!

那么,如何支持并助推孩子的艺术发展,如何在家庭中营造艺术学习的氛围,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艺术表达与创造呢?以下建议也许对你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。

1.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艺术

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,幼儿具有一种自然的接受天性,能够“吸收”环境呈现给他们的一切,童年时期广泛的艺术经验会丰富和活跃他们日后的生活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,“周围世界的美感,能陶冶孩子的情操,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,富有同情心,爱憎分明”。孩子最初的美感,是从对日常生活和周围事物的感知中获得的,如大自然中的一片叶子、一朵花、一滴雨、一缕风、一颗露珠,都能给孩子以美的熏陶。

在家庭中,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为孩子创造更多接触艺术“作品”的机会:

1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、美术馆、博物馆等场所,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和审美体验。

2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艺术方面的图书,和孩子一起进行艺术活动。

3用心挑选家中的装饰物,如一瓶花、一幅画、一块带有美丽图案的小毛巾、形态各异的储物盒等都可以带给孩子美的体验。

4在不同时段,例如吃饭前、睡前、节日时等播放与情绪环境相匹配的音乐,还可以和孩子一同来段快乐舞蹈。

5在家人过生日或是节日里,鼓励孩子亲手制作贺卡等礼物,或者通过唱歌舞蹈、弹奏乐器、朗诵诗歌等方式,表达对家人的情感。

2.尊重孩子的艺术探索

“你看你涂得颜色好丑!”

“你应该这样搓橡皮泥。”

“你唱歌难听死了。”

……

在对孩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,我们不自觉地会给孩子提出很多要求。殊不知,幼儿阶段艺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提升艺术探索的意识,获得更多艺术乐趣,孩子只有积累了大量使用材料的经验,才能借由材料进行更丰富的表达和创造,而在大人眼里的“嬉闹”“无章法”,其实质是孩子的探索行为。在家中,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索材料和更多的时间、空间让他去探索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,让孩子自主地去探索光线、色彩、图像、声音……在反复探索中,他会渐渐地去发现美,欣赏美,继而创造美,而不是我们一味地用成人的世俗标准要求孩子。

比如家长可以在家里专门开设一个艺术角,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艺术启蒙绘本、画报及美术作品以供孩子感受和学习;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和工具让孩子摆弄;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自由地玩涂鸦、自由自在地舞蹈和表演……相信家长的这些努力,会让孩子收获更多的乐趣,进而爱上艺术。

3.欣赏过程而非结果

很多家长往往期待孩子拿出完美的作品,可以在亲朋好友面前展示和炫耀。有的家长还会在朋友到访时要求孩子展示某项技能,“来,下个腰、劈个叉给阿姨看看”,这样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孩子艺术学习的兴趣。

家长要明白,家庭中所进行的艺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、小歌唱家、小演员,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,通过家庭环境创设和一系列的艺术活动,让孩子充分的感受艺术之美。因此,家长要摒弃过分追求艺术学习结果的价值取向,而应提供更多机会,丰富孩子的艺术体验。

延伸:抓住孩子艺术教育的敏感期

研究表明,幼儿在某个时间段内,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。在这期间,他们对某一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的感觉,我们称之为敏感期。

以下是孩子的艺术敏感期,在敏感期内施教,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!

1色彩敏感期(3-4岁)。孩子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,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。此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多彩的颜料及相关书籍,为日后绘画兴趣奠定基础。

2剪、贴、涂等动手敏感期(4-7岁)。孩子开始真正有意识使用工具,只要有条件,他们非常乐意进行剪剪贴贴、涂涂画画的“工作”。从身体发展的角度看,这样的活动也能训练孩子的小手肌肉并锻炼手眼协调能力。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孩子所需的材料,尽量不要打扰孩子。

3绘画和音乐敏感期(4-7岁)。其实绘画和音乐是人生来就具有的智能。绘画是孩子最会使用的语言,从涂鸦开始,他们很擅长使用这种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。而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就有了听觉,一岁多的孩子就会跟着音乐扭动自己的身体。在这个敏感期,家长要为孩子营造相匹配的环境,帮助孩子发展。

4审美敏感期(2-7岁)。孩子2岁半左右时,要求事事都要完整、完美,比如食物不能有残缺。而到4岁时他们又会要求自我形象的完美。尤其是女孩子,在4岁开始表现对服装的浓厚兴趣,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穿着打扮。她们还喜欢化妆,在大人眼里这些“妆”可能化得很离谱,但她们乐此不疲,并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。这时候,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,而不是评判。

 


上一条: 好玩的竹(一) (2019/11/28)
下一条: 好玩的竹(二) (2019/12/3)